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央视五套又悄悄恢复了NBA比赛的直播。从"莫雷事件"后的全面停播,到如今逐步放开热门赛事转播,这一波操作让大伙儿直呼"看不懂"。今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央视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?
说到NBA在中国的吸金能力,那真是老奶奶爬楼梯——不服不行!光是腾讯当年5年15亿美元的转播权费用,就够咱们普通老百姓数钱数到手抽筋。央视作为传统媒体里的"老大哥",看着互联网平台吃独食,心里能没点小九九?
举个栗子🌰,去年总决赛期间,某运动品牌单日就在央视投放了超过2000万的广告。更别说那些穿插在暂停时间的啤酒、汽车广告,分分钟都是真金白银。说白了,商业价值这块肥肉,搁谁眼前晃悠能不动心?
咱中国有多少篮球迷?保守估计至少3个亿!就算前些年闹得再不愉快,办公室里讨论"库里又破三分纪录"的声音可从来没断过。去年某平台做过调查,18-35岁男性群体中,67%的人每周至少看1场NBA比赛。
想想看,要是央视长期缺席这种量级的赛事转播,年轻观众还不都跑视频网站去了?特别是季后赛关键场次,那收视率可是能吊打不少黄金档电视剧的。毕竟观众手里的遥控器,才是电视台的命根子啊!
别看老美整天搞事情,体育外交这套玩法咱们可是门儿清。去年冬奥会期间,谷爱凌在中美关系紧张时拿下金牌,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?NBA作为全球化的体育IP,里头可藏着不少民间交流的密码。
就拿最近勇士队新秀直播学中文来说,评论区里"老铁666"刷得飞起。这种自发的文化互动,可比生硬的外交辞令管用多了。央视选择性地转播重点赛事,既守住了立场底线,又给中美民间交流留了扇窗户——这分寸拿捏的,绝了!
说到底,央视重启NBA转播可不是拍脑门决定的。从商业版图的重新布局,到观众需求的现实考量,再到国际交流的深层需要,这里头的门道多了去了。作为普通球迷,咱们就安心享受比赛吧!说不定哪天打开电视,又能听到那句熟悉的"中央电视台,中央电视台"了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