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球迷都在问:现在国内到底还能不能看NBA直播?这事儿吧,得从央视和腾讯两大平台的变动说起。2020年那场风波后,NBA确实经历过"被冷藏"的阶段,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微妙变化——既有平台复播的惊喜,也有商业博弈的暗流,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明白。
先说个重磅消息!2023年1月份开始,央视体育频道悄咪咪恢复了NBA全明星赛的直播——注意啊,这可是三年来头一遭!虽然常规赛转播还没完全放开,但周末焦点战时不时能看到转播画面。
这个转变其实早有端倪。去年总决期间,央视就试探性地播放了比赛集锦,解说词里也开始出现"NBA"这个关键词。要我说啊,这就像邻居吵架后开始互相递烟,虽然还没恢复到天天串门的热乎劲儿,但破冰迹象已经明摆着了。
老铁们看球还是得认准腾讯!人家手里攥着5年25亿美元的独家转播合同,到2025年才到期呢。每周二、三、六、日的黄金时段,打开腾讯体育APP就能看到高清直播,解说阵容还是王猛、段冉这些老熟人。
不过有个槽点不得不说——会员费涨得比猪肉价还快!以前6块钱能看一个月,现在最便宜的球队通都要30块/月。要我说腾讯这算盘打得精啊,毕竟独家生意,球迷们也只能捏着鼻子掏钱。
眼尖的球迷可能发现了,移动旗下的咪咕视频去年开始试水NBA转播。虽然场次比腾讯少得多,但人家玩的是4K超清+多机位的差异化路线。我上周看了场湖人比赛,连球员鞋底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,这画质确实够顶!
不过咪咕现在主要还是买腾讯的转播权分包,说白了就是个"二道贩子"。但保不齐哪天直接和NBA谈合作,到时候转播市场可就有好戏看了。
为啥平台都抢着转播NBA?说白了还是流量生意经。别看现在广告商不像2019年那么疯狂砸钱,但每场直播的贴片广告、暂停时的品牌露出,那都是真金白银。更别说会员收入和周边商品分成了。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腾讯体育去年NBA版块的广告收入同比涨了18%,说明品牌方又开始觉得这买卖划算了。不过现在广告植入明显谨慎多了,你看场边广告牌都换成了国产运动品牌,国际大牌反而成了稀罕物。
照这个趋势发展,我估摸着到2025年转播权续约时,可能会出现多家平台分播的局面。抖音、快手这些短视频巨头最近也在体育版权市场跃跃欲试,保不齐哪天就能刷着短视频看比赛了。
还有个变量是央视的态度,要是全面恢复转播,可能会打破现在的市场格局。不过依我看啊,央视大概率还是会走精品路线,只播季后赛和全明星这种大场面,日常观赛还得靠互联网平台。
说到底,NBA在中国市场的这出"归来记",既是体育精神的胜利,也是商业逻辑的必然。作为球迷,咱们就准备好啤酒花生,安心享受比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