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网友吐槽:腾讯体育会员费涨了,广告也变多了,但为啥还要坚持直播NBA?这事儿表面看是平台“头铁”,其实背后藏着用户基数、版权价值、商业利益的深度捆绑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腾讯和NBA这场合作到底图个啥?
您可别小看NBA在中国的群众基础,光是微信指数显示,季后赛期间"NBA"关键词日均搜索量破5000万!这数字啥概念?相当于每天有半个北京市的人口在主动关注。腾讯手里握着6亿体育用户,其中篮球迷占比超40%,要是突然断供NBA直播,怕是要引发用户集体"炸锅"。
再说现在这行情,短视频平台抢用户抢得眼红。腾讯要是放弃NBA这块金字招牌,等于把核心用户群拱手让人。去年咪咕拿下欧冠版权后,直接撬走腾讯15%的足球用户,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?
5年15亿美元的续约费听着吓人,但您算算账就明白了。腾讯体育现在年营收破30亿,光是NBA相关广告就占六成。更别说会员订阅、衍生品销售这些长尾收益——去年库里中国行线上直播,单场打赏收入就超200万!
而且体育版权这事儿,向来是"买亏不买漏"。当年乐视体育崩盘,不就是因为丢了英超版权?现在腾讯要是放手,不仅前期投入打水漂,整个体育生态链都可能断档。您看他们最近搞的虚拟演播厅、AI解说,这些新技术可都是围着NBA转的。
说句大实话,现在品牌方投广告就认两大IP:综艺顶流和顶级赛事。NBA直播间的30秒贴片广告,价格比电视剧时段还贵20%,就这样还得提前三个月预定。为啥这么横?因为精准啊!18-35岁男性用户占比超7成,这都是汽车、数码、运动品牌的"心头肉"。
最近腾讯还玩出新花样,把直播间的"暂停时段"做成品牌小剧场,连球员球鞋特写都能植入广告。这种场景化营销,别的赛事还真学不来。您想啊,库里投个三分,镜头马上切到某运动饮料的特写,这转化率能不高吗?
别看抖音、快手整天发NBA集锦,那都是给腾讯做嫁衣。真正想看完整比赛的,还得回腾讯体育。平台最近搞的多视角直播确实有点东西,既能看全景视角,又能盯着球星专属镜头,这种沉浸式体验短视频根本给不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腾讯现在也是两头受气。短视频平台疯狂截流年轻用户,自家还要扛着高昂版权费。今年开始试水的付费观看模式,单场9.9元的价格就遭全网吐槽。要我说啊,这平衡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的钢丝绳,还得继续小心着走。
说到底,腾讯死磕NBA直播,既是生意场的不得已而为之,也是内容生态的战略必选项。只要中国还有千万篮球迷盯着屏幕喊"好球",这盘生意就还得继续做下去。不过平台要是光想着割韭菜,不好好打磨观赛体验,迟早要被用户教做人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