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NBA赛季,中国球迷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“哪里能看直播”——央视转播场次缩水,网络平台版权争夺激烈,甚至部分渠道突然下架。本文将详细梳理当年主流观赛方式,从官方授权到“野路子”渠道,帮你找回热血沸腾的篮球之夜。
2015年腾讯用5亿美元拿下NBA独家数字媒体版权后,到2018年早已成为国内观赛主阵地。每周免费场次覆盖3-5场热门对决,比如骑勇大战、火箭焦点战这些必看赛事。不过想解锁全部比赛?得乖乖开会员——30元/月或198元/年的价格,在当时也算笔“剁手支出”。
记得那年季后赛,不少学生党在贴吧哀嚎:“宿舍WiFi看腾讯直播总卡顿,是逼我去食堂蹭网吗?”这其实暴露了平台服务器承载量的问题,尤其遇到总决赛等高流量节点,建议提前20分钟进直播间占位。
CCTV5虽然手握电视端转播权,但2018年明显减少了直播场次。每周六日的黄金时段会安排1-2场,像圣诞大战、全明星周末这些必播项目倒是雷打不动。不过嘛...解说风格总被年轻球迷吐槽:“张卫平指导的‘合理啊’听得耳朵起茧,能不能换点新梗?”
有个冷知识:通过电视家等APP看央视直播,画质会比有线电视延迟30秒左右。那年东部决赛G7最后时刻,隔壁用手机看的兄弟突然欢呼,害得我电视观众被剧透一脸,差点引发“血案”。
广东体育、五星体育这些地方台,偶尔会播当地球星相关的比赛。比如易建联效力的广东队球员参加NBA中国赛时,广东体育就搞过特别直播。不过这些渠道信号稳定性差,经常出现播到一半切回龙舟赛的魔幻操作。
至于盗链网站?2018年风头最盛的是“黑白直播”,画质勉强能看但随时可能404。有老哥总结出经验:“用浏览器隐身模式+关闭弹窗权限,存活时间能延长半小时”——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“游击战”式观赛真是心酸又好笑。
硬核球迷会折腾NBA League Pass国际版,不过当年需要美国信用卡+虚拟定位+VPN三件套,月费29.99美元的价格也劝退不少人。更坑的是,有些比赛还受地域限制,比如当地电视台转播的场次会被屏蔽。
记得有技术宅在虎扑发教程:“用俄罗斯节点的IP购买年费套餐,价格直接打五折!”结果三个月后大批账号因异地登录被封,评论区瞬间变成维权现场...
正是从这一年开始,咪咕、快手等平台陆续加入战局。现在回头看,腾讯的垄断地位在2018年达到顶峰,次年就出现会员涨价、广告增多等问题。而当初那些“野路子”渠道,随着监管加强基本消失殆尽。
最后给个忠告:看球还是选官方平台最靠谱。毕竟谁也不想在绝杀时刻,屏幕突然弹出“澳门性感荷官在线发牌”吧?毕竟,为热爱付费,才是真球迷的打开方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