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如何将千年古城底蕴与现代文旅发展相结合?本文从文化传承、体育赋能、旅游创新三大维度,为您揭秘这座川东北城市的文旅密码,带您感受嘉陵江畔的独特魅力。
说到南充啊,可能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"哦,那个嘉陵江边的城市"。但要是真问起南充文旅有什么特色,估计不少人得挠头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,这个藏着无数文化瑰宝的城市,是怎么通过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玩出文旅新花样的。
文化基因解码:不止是三国文化
要说南充的文化家底,那真是厚得让人眼馋。大家都知道这里是三国文化发祥地,
阆中古城里张飞庙的檐角还挂着千年前的月光。但你知道吗?南充还是春节文化的故乡,每年腊月里,老街上扎灯笼的手艺人能把整个城市染成红色。最近文旅局搞的"非遗活化工程"特别有意思,他们把川北皮影戏和现代光影技术结合,在凌云山脚下搭了个露天剧场,上个月我去看过,那些皮影人物在3D投影里活过来似的,年轻人举着手机拍个不停。
体育+旅游:江畔城市的运动方程式
嘉陵江可不是静静流淌的背景板!文旅局这两年重点打造的
"水上运动走廊"简直绝了。从凤仪湾的桨板基地到青居镇的漂流赛道,把三十公里江面玩出了十八般花样。去年办的嘉陵江龙舟赛,上百支队伍把江面划得跟沸腾似的,岸边观战的游客比过年还热闹。更绝的是他们搞的"城市定向赛",把朱德故居、丝绸博物馆这些景点串成闯关点,年轻人边跑马拉松边学历史,这招实在高明。
智慧旅游的南充解法
你以为古城搞数字化就是弄个扫码讲解?南充文旅局可是下了盘大棋。他们开发的
AR实景导航系统,拿着手机对准阆中古城的华光楼,屏幕上立马跳出明清时期的街市场景。最让我服气的是那个"丝绸之路数字孪生平台",通过VR技术让人穿越到唐代的丝绸工坊,连织布机的震动都能模拟出来。上周带家里小朋友去体验,小家伙愣是在体验馆泡了三个小时不肯走。
乡村振兴中的文旅担当
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他们的"一村一品"工程。在西山脚下的李家沟,文旅局帮着村民把老屋改造成陶艺工坊,游客不仅能买陶器,还能亲手捏个歪脖子茶壶。高坪区的百牛渡江生态园更是把农事体验玩出花,春天插秧比赛,秋天收稻打谷,城里人花钱来当"一日农夫",村里大爷笑得合不拢嘴:"这些娃娃连镰刀都不会握,倒是把我们的陈米都买光咯!"
说到底,南充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打法就是
让传统文化"活"在当下,让绿水青山"动"起来,让科技赋能"潮"起来。他们没去跟风建网红打卡点,而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重新擦亮。下次你要是路过川东北,真该去南充转转——去古城墙下听段川剧清音,到嘉陵江畔追场落日帆影,保准你能读懂这座城市的文旅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