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一位普通的中学体育老师,在网课中意外走红,直播间观看量从几十人飙升到数万。这场“教学转型”背后,不仅是疫情催生的线上课堂变革,更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如何用创意打破传统框架,用真实互动赢得学生与网友的共鸣。
记得刚开始上网课那会儿,李老师(化名)可没少犯愁。体育课怎么隔着屏幕教?总不能让学生对着摄像头做俯卧撑吧?他挠着头在教研室嘀咕:“这玩意儿,比跑马拉松还累人。”最初几节课,直播间里冷清得能听见回音,偶尔还有学生偷偷切屏打游戏。
“哎?原来大家爱看这个!”李老师说着,把家里的瑜伽垫、跳绳甚至锅铲都变成了教具。有次用晾衣杆演示标枪发力原理,弹幕疯狂刷屏:“物理老师正在提刀赶来”“我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体育课”。
这股清流般的真实感,让直播间涌进大量社会观众。有位程序员留言:“看李老师上课,比减压视频还管用。”最火的那期体能训练课,同时在线人数突破3万,甚至带动学校官微涨粉2千+。
当被问到走红秘诀,李老师反倒严肃起来:“所谓网红式教学,不过是把‘以学生为中心’这句话真正落地。”他翻出备课本,密密麻麻写着各班的兴趣点分析——哪个班爱篮球、哪个班迷街舞,都转化成定制化教学内容。
这场意外的“出圈”也给教育行业带来启示:线上课堂不是把线下内容照搬上网,而是重构知识传递的场景。当老师放下“绝对权威”的架子,用平等视角与学生对话时,知识的火花自然会在屏幕两端绽放。
如今李老师依然每天直播,只是评论区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:“老师,我跟着练瘦了8斤”“终于找到能坚持的运动方式了”。这些朴实的反馈,或许比任何流量数据都更值得教育工作者骄傲。
下一篇: 兴化体育馆篮球赛事直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