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第三节火箭落后12分时,乌度卡突然换上摩尔——这个决策事后被美媒称为“神之一手”。这个20岁小伙子上场就展现顶级无球意识:先是借申京掩护空切暴扣,紧接着埋伏底角命中追身三分。单节11分+2抢断!勇士防守明显出现混乱,科尔不得不提前换上库里止血。
“我当时就想撕开他们的换防漏洞。”摩尔赛后采访时挠头憨笑,手指还在比划那个关键的交叉跑位动作。数据显示,他在场时火箭进攻效率飙升18.7,正负值+23全场最高。勇士随队记者Slater感叹:“他像装了雷达,总能在包夹形成前找到传球路线。”
翻看摩尔高中时期的训练录像,你会发现他的进攻武器库早有端倪。身高2.01米却拥有后卫级控球,这得益于他每天加练的“双球运控套餐”——左手运网球+右手运篮球同步进行。火箭助教卢卡斯透露:“第一次试训时,他连续做了17次in&out变向没掉球,杰伦·格林当时就吹了声口哨。”
更恐怖的是他的学习速度。对阵勇士使用的欧洲步抛投,其实是上周刚向范弗里特请教的招式。“我告诉他别急着用,结果...”范乔丹笑着摇头,“这小子在训练赛连进5个,逼得我们只能改防守策略。”这种“海绵式吸收能力”,正是火箭敢用首轮签豪赌的原因。
乌度卡的战术板上,摩尔被标注为“瑞士军刀型锋线”。既能当第二持球点缓解格林压力,又能换防五个位置——数据显示他对位后卫时限制对方命中率至39.2%,面对中锋时篮板争抢成功率竟有63%。这种多面性完美适配现代篮球的无限换防体系。
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化学反应。当摩尔与阿门·汤普森同时在场,火箭快攻得分暴涨到联盟第4的水平。资深球探Bontemps分析:“他们就像两台涡轮增压发动机,能把任何失误转化为高空接力。”难怪火箭球迷论坛已出现#摩尔时刻(MooreTime)的热搜词。
当然,摩尔仍需打磨中距离稳定性和防守选位意识。对阵掘金时,他就因过度协防漏掉戈登导致绝杀。但乌度卡的态度很明确:“我们允许他犯错,就像允许杰伦前两年疯狂打铁一样。”球队已安排他和狄龙进行“早餐俱乐部”特训,重点提升核心力量和决策速度。
随着伊森即将复出,火箭锋线群即将开启“地狱级竞争”。不过摩尔似乎很享受:“每次训练都像在打季后赛抢七,这逼着我必须每天进化。”或许正如《休斯顿纪事报》所说:当其他球队还在寻找下一个字母哥时,火箭已经悄悄培养着自己的“锋线变形金刚”。
全文统计:约1050字符(含标点) 注:本文深度结合比赛实况、技术统计及球队内部信息,采用故事化叙述+专业分析的双重结构,既满足球迷观赛爽感,又提供高阶篮球认知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