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气质的城市,上海球迷对英超的狂热早已不是秘密。腾讯体育这波操作属实拿捏住了阿拉上海宁(人)的胃口——高清免费直播+本地化运营+多视角解说,让魔都球迷凌晨三点也能享受「爷青回」的看球体验。今朝就带大家扒一扒,腾讯体育的英超转播究竟藏着哪些「撒糖」操作!
要说英超直播最大的痛点,绝对是阴间比赛时间!曼联vs利物浦这种焦点战经常排在凌晨3点,外滩写字楼里的Jack和陆家嘴的Lily想看直播,第二天怕是要顶着熊猫眼上班。但腾讯体育这次搞了个「录像馆」功能——早上七点起床照样能看完整场比赛回放,关键画面自动生成2分钟集锦,地铁上划划手机就能掌握所有高光时刻。有球迷调侃:「这功能简直是帮老板抓迟到员工的神器!」
更绝的是他们推出的「方言解说」服务。浦东老克勒(资深球迷)王叔就说:「听普通话解说总觉得隔层纱,现在能选上海话解说,姆妈(妈妈)在旁边剥毛豆都能听懂越位规则了。」这种本地化操作直接拉满用户粘性,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凌晨观赛人数同比暴涨47%。
可能有人要问:免费直播怎么赚钱?腾讯这波玩的是「羊毛出在猪身上」的商业逻辑。举个栗子:曼城vs阿森纳的榜首大战,直播中突然弹出「蓝色月亮」酒吧的优惠券——静安寺店第二杯啤酒半价,精准收割看完球想去喝两杯的球迷。据统计,这类本地商户广告的点击转化率高达32%,远超传统贴片广告。
再说会员增值服务,普通版免费看720P,但想要解锁4K超清、战术视角、实时数据面板,就得开每月30元的「英超通」。这招「先尝后买」玩得溜,毕竟当你习惯了用上帝视角看德布劳内的传球线路,谁还回得去普通直播呢?
腾讯体育这次还搞了个「城市应援」计划。虹口足球场外设的巨型露天观赛屏,上周末切尔西比赛时聚集了2000多人,场面比音乐节还嗨。更绝的是他们打通了美团外卖——现场扫码就能点烧烤啤酒直接送到座位,据说当天小龙虾销量是平日的5倍!有妹子发朋友圈:「以为去看球,结果吃成美食博主。」
本地化运营还不止这些。在杨浦高校区搞的「学生专属观赛趴」,凭学生证领免费爆米花;在古北日本人社区推双语解说;甚至在崇明岛农家乐装投影幕布...这些精细化操作让腾讯体育在上海的DAU(日活用户)三个月涨了130万,要知道这可是在爱奇艺、咪咕等平台虎视眈眈下抢下的市场份额。
这次腾讯的上海战役,其实暴露了体育赛事转播的新趋势。首先,单纯买版权已经不够,必须结合LBS(基于位置的服务)做场景化运营;其次,Z世代观众要的不是被动观看,而是能发弹幕、玩竞猜、买周边的沉浸式体验;最重要的是,必须把「看比赛」变成「玩社群」,就像那个在直播里刷「申花是冠军」被500人点赞的梗,这种归属感才是留住用户的核心。
业内人士算过账:腾讯在上海每投入1元做本地化运营,就能带动周边消费7.2元。当其他平台还在拼解说阵容时,腾讯已经用「英超+上海话+小龙虾」的组合拳,打出了体育直播的「海派新玩法」。说不定哪天,我们真能在直播间里边听沪剧版《You'll Never Walk Alone》,边用数字人民币买申花联名球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