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体育迷的你肯定发现了,这两年看NBA直播越来越难了。从腾讯体育暂停转播到央视直接掐信号,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。咱今儿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弯弯绕?
这事儿得从2019年莫雷那条推特说起。当时火箭队总经理发了个涉港争议内容,就像往油锅里泼凉水——直接炸锅了。咱们这边态度很明确:国家主权问题没得商量!NBA官方那会儿的表态也暧昧得很,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,又不敢得罪美国本土观众,整得跟墙头草似的。
后来虽然表面和解了,但暗地里矛盾一直没解决。去年季后赛期间又有球员在采访时大放厥词,彻底把央视给惹毛了。要我说啊,这就是典型的“吃饭砸锅”,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,转头又搞事情,搁谁都得急眼。
先说政治层面,现在国际形势就像走钢丝,文体领域早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。NBA某些球队老板跟美国政界那叫一个穿一条裤子,动不动就拿咱们的敏感问题说事儿。再说商业层面,腾讯之前花15亿美金买的转播权,现在亏得直嘬牙花子,广告商也跑了一大半。
还有更关键的文化博弈。这两年咱们自己的CBA、WCBA发展势头猛得很,姚明搞的改革初见成效。说白了就是“你NBA不尊重人,我们也不是非你不可”。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,CBA集锦的播放量蹭蹭涨,这风向标还不够明显吗?
老球迷们现在看球可费老鼻子劲了。有人翻墙看盗链,结果被卡成PPT;有人守着文字直播脑补比赛,跟听评书似的。不过你别说,这倒逼出不少新玩法——微博上的战报评论区比比赛还精彩,虎扑的赛后讨论楼盖得比东方明珠都高。
最绝的是短视频平台,现在流行“90秒看完NBA今日十佳球”。虽然不如直播过瘾,但胜在随时随地能看。要我说啊,这禁令反倒催生了新的观赛文化,你说神奇不神奇?
NBA那边其实也肉疼得很,中国市场的收入从前每年能贡献超10亿美金。最近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在示好——球星集体录春节祝福视频,官微天天发中文动态。但光打感情牌没用,关键得拿出实际行动。
反观咱们国内,CBA全明星赛上座率创了新高,咪咕体育开始试水VR观赛。这波操作下来,说不定真能走出条“去NBA化”的新路子。就像网友说的:“当初觉得天塌了,现在发现太阳照常升起。”
说到底,体育从来不只是体育。这次禁令就像面镜子,照出了大国博弈的刀光剑影,也照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韧性。甭管未来怎么变,真正热爱篮球的人,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球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