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发现个怪事儿啊,周围看NBA的朋友越来越少了!以前朋友圈刷屏的湖人勇士大战,现在愣是被村BA、CBA集锦挤到角落。这事儿可不是个别现象——腾讯体育NBA直播观看量同比下滑40%,虎扑论坛相关讨论热度腰斩。今儿咱就唠唠,为啥大伙儿宁肯守着手机看村口大爷扣篮,也不愿追凌晨三点的NBA了?
记得2019年莫雷那档子事儿不?当时火箭队经理那条作死推特,直接让中国球迷炸了锅。虽说后来联盟急着灭火,但裂痕就跟破镜似的——再圆也有缝儿!
现在看NBA直播,总感觉不是味儿。解说员喊着"天外飞仙""力劈华山",可场上球员连句中文祝福都不会说。反观咱们村BA,球员打完比赛还能跟老乡们唠家常,这亲切感哪是隔着屏幕的NBA能比的?
您瞅瞅今年CBA全明星周末,门票秒光不说,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直接干到20亿!更别说贵州村BA那阵仗——露天球场里三层外三层,大爷大妈搬着板凳占座,这场景不比NBA观众席举着"擦边女"牌子的强?
重点来了!现在年轻人看比赛要的是什么?参与感!参与感!还是他娘的参与感!在村BA现场,你能给裁判支招;在CBA直播间,弹幕能直接影响中场活动。可看NBA呢?凌晨三点盯着屏幕,连个实时互动都没有,这不纯纯大冤种嘛!
NBA这些年吃相是真难看。会员要买、球队通要买、连看个回放都要二次付费。咱算笔账:想看全赛季湖人比赛,至少得掏2000块!这钱够买十件村BA限定T恤,还能剩钱撸顿烧烤。
反观本土赛事,抖音、快手随便刷着看。CBA现在搞的"第二现场"更绝——花20块钱能边看球边抽球鞋,这波操作直接把NBA的付费墙碾成渣!
00后这代年轻人可不一样,穿李宁安踏不比AJ丢面儿。就像最近爆火的"军大衣VS羽绒服"梗——兜里揣着华为,手里捧着蜜雪冰城,看个球凭啥非得是NBA?
再说个细节:CBA现在中场休息玩汉服表演,村BA颁奖直接发活猪羊肉。这些本土化创新,可比NBA中场请的说唱歌手带劲多了。文化认同这玩意儿,真不是多请几个中国明星当嘉宾就能糊弄的。
NBA要是还端着架子,迟早要完犊子。看看人家英超怎么做的——中文解说、中国行、连春节都搞限定球衣。咱不是说NBA非得照搬,但起码得让中国观众觉得:这联盟真把咱当自己人。
话说回来,NBA遇冷对咱们倒是好事儿。现在本土赛事百花齐放,体育产业链每年新增500亿市场。保不齐过几年,该轮到美国球迷熬夜看咱们的村BA总决赛了!
总之啊,观众用脚投票这事儿,说明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正在成熟。甭管多大牌的赛事,不真心尊重观众,迟早得凉凉。这波本土赛事崛起,咱必须得竖大拇指——干的漂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