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NBA全明星周末,扣篮大赛绝对是球迷最期待的"硬菜"。2017年的比赛虽然没有拉文和戈登这对"神仙打架"组合,但格伦·罗宾逊三世和德里克·琼斯的巅峰对决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。本文带你重温这场充满创意与爆发力的视觉盛宴,细数那些让人从沙发上蹦起来的炸裂瞬间。
开赛前说实话,很多球迷都在嘀咕:"这届选手星味不足啊!"四位参赛者分别是步行者的格伦·罗宾逊三世、太阳的小德里克·琼斯、快船的德安德鲁·乔丹,还有魔术的阿隆·戈登(哎等等,戈登不是上届亚军吗?)。不过后来才发现,这个名单其实是个"美丽误会"——真正的参赛阵容里根本没有戈登,魔术队派出的其实是他们的新秀锋卫摇摆人,叫啥来着...对了,是德怀特·拜克斯!
(这里得插句嘴,当时名单公布后,国内好些直播平台都把拜克斯的名字打错了,害得球迷群里吵翻了天。所以说啊,专业赛事报道真得仔细核对信息,你说是吧?)
首轮比赛就让人眼前一亮。小琼斯上来就整了个"打板接胯下换手暴扣",这动作搁平时游戏里都难操作!只见他助跑时故意放慢节奏,左手把球往篮板侧沿轻轻一抛,等球反弹的瞬间突然加速,在空中完成胯下换手,"哐当"一声把球砸进篮筐。全场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呢,慢镜头回放已经让解说员破音了:"这滞空时间绝对反重力!"
不过罗宾逊三世更会整活儿。他直接把步行者吉祥物、球队名宿雷吉·米勒和一个工作人员叠罗汉站在篮下,来了个飞跃三人战斧劈扣。最绝的是他在空中还有个明显的"停顿感"——就像游戏里的角色开了子弹时间,等飞到最高点才把球重重扣进。这个动作直接让评委肯尼·史密斯打出首个满分,现场大屏幕的特写里,连见惯大场面的奥尼尔都惊出了双下巴。
进入决赛的果然是赛前最不被看好的两位:罗宾逊三世和小琼斯。这时候比赛已经变成"创意储备"的终极比拼。小琼斯祭出杀手锏——空中转体360度+胯下换手扣篮。这动作的难度系数简直爆表,转体时球就像粘在手上似的,落地后连对手罗宾逊都忍不住为他鼓掌。
但罗宾逊的回应更绝:他让队友保罗·乔治站在底线,把球抛向篮板上沿。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玩空接时,这哥们突然来了个反向操作——接反弹球后背身折叠暴扣!这个动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对球路的精准预判,乔治抛球时故意加了侧旋,球打在篮板黑框上沿的瞬间,罗宾逊就像装了弹簧似的腾空而起。当篮球被狠狠砸进框的刹那,评委席上五位大佬齐刷刷举起了10分牌。
可能有人会问:"这些动作是不是提前设计好的?"还真说对了!后来采访中罗宾逊透露,那个飞跃三人扣篮练了足足两个月。最难的其实不是起跳高度,而是要控制好飞行轨迹——毕竟底下坐着1米98的雷吉·米勒,要是膝盖不小心碰到对方脑袋,那可就是重大事故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,小琼斯在预赛用的那个打板胯下扣篮,其实偷师了民间扣将。据他自己说,有次在YouTube看到业余球员做类似动作,就想着"我能不能在NBA赛场复刻这个"。结果证明,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加上街头篮球的创意,确实能碰撞出惊人的火花。
虽然2017年扣篮大赛没有诞生像戈登拉文那样的"世纪对决",但它证明了好故事不一定要大牌云集。罗宾逊三世作为名将之后(他父亲是NBA全明星球员"大狗"罗宾逊),始终活在父亲阴影下;而小琼斯只是个落选秀,靠双向合同在联盟挣扎。这两个"小人物"的逆袭剧本,配上他们挑战极限的扣篮表演,反而让比赛充满了热血漫画般的感染力。
更关键的是,这届大赛重新定义了扣篮的评判标准。评委们不再单纯追求难度,开始重视动作的完成度和创意的新鲜感。就像当时解说员反复强调的:"现在的扣篮大赛不只是比谁能跳得高,更要看谁能把艺术性和爆发力完美结合。"
(写到这儿突然想起,后来小琼斯在2020年终于夺冠,而罗宾逊却逐渐淡出联盟,这命运的反差真是令人唏嘘。不过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吧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高光时刻会在哪里绽放。)
最后想说,2017年的扣篮大赛或许不是最华丽的一届,但它就像老球迷私藏的好酒——初尝可能不够惊艳,细品方知余韵悠长。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扣篮设计,选手们孤注一掷的拼搏眼神,还有意外频出的戏剧性转折,都让这场比赛在NBA历史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