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英超赛季堪称转播平台混战元年,新英体育、PPTV、腾讯等平台砸重金抢版权,球迷们捧着手机电脑四处找直播源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,当年到底哪个频道最靠谱?熬夜看球时掉的头发能不能让平台报销?(笑)
2016年苏宁旗下PPTV豪掷5年16亿美元拿下2019-2022赛季版权时,整个行业都惊掉了下巴。但把时间倒回2017,当时的新英体育还是英超在华"独家代理",每年版权费约1.7亿美元。记得那年夏天,办公室茶水间最热话题就是:"这赛季要去哪儿续费会员啊?"
现在回头看,这波操作直接改变了中国体育直播生态。以前大家习惯电视看球,2017年移动端直播突然爆发式增长。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:当赛季通过手机观看英超的人数,比2016年暴涨了217%!地铁上、餐馆里,随处可见球迷举着手机看进球回放。
新英体育当时算是"正统血脉",拥有最完整的赛事资源。但他们的会员体系搞得人头晕——单场、球队通、赛季包...有球迷吐槽:"买个会员比球员转会还复杂!"不过清晰度确实能打,特别是詹俊张路的解说组合,现在都成行业标杆了。
PPTV那会儿刚开始发力,最大卖点是免费场次多。不过老球迷应该记得,他们家的信号延迟能到3-5分钟,经常这边群里都欢呼完了,屏幕里才刚射门。有次利物浦绝杀,隔壁宿舍都炸锅了,我盯着0-0的比分牌一脸懵...
腾讯体育当时走的是"小而美"路线,虽然主要播NBA,但英超重点场次也不含糊。记得双红会那天,他们搞了个多镜头同屏的黑科技,可惜后来因为带宽问题卡成PPT,被戏称为"人工制造悬念大师"。
正版平台打架,灰色地带却意外繁荣。那年贴吧里流传着各种神秘链接,后缀带着".tv"的境外网站访问量激增。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:2017年Q3中国VPN下载量环比涨了89%,其中70%集中在英超开赛时段。
不过盗播风险也大,有兄弟跟我诉苦:"好不容易找到个流畅源,看到70分钟突然跳转澳门赌场广告,关键那会儿正好是点球时刻啊!"更惨的是用公司WiFi看盗链的,第二天直接被网管约谈...
这年头的球迷可能不知道,专业解说+方言解说的百花齐放就是从2017年开始的。除了官方频道的"学院派",各地方台也整活儿:广东体育的"粤语评述够晒地道",北京台的"京片子解说自带相声效果"。
有个经典案例:某平台试水AI解说,结果把"越位"识别成"月饼",把"角球"说成"脚臭",直播弹幕瞬间被"哈哈哈"刷屏。后来这项目就被雪藏了,据说程序员到现在听到"人工智能"四个字还打哆嗦。
现在打开手机就能4K看球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或许就是当年守着模糊画质等进球的仪式感,或许是为看免费直播研究出的十八般武艺。有老球迷说:"现在清晰度上去了,但那种整个宿舍围着一台笔记本欢呼的劲儿,再也找不回来了。"
回头看2017这场转播大战,每个平台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。新英培养了付费观赛习惯,PPTV验证了体育版权的商业价值,腾讯则试水了技术创新的可能。而对我们这些普通球迷来说,那些为看球折腾的日日夜夜,早就和英超的经典时刻一样,成了青春里闪光的注脚。
所以啊,下次再抱怨会员费涨价时,不妨想想2017年——那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英超直播元年。毕竟没有这些平台的"神仙打架",哪来现在躺着看球的舒坦日子呢?(眨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