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最近篮球圈最火的话题,莫过于央视重新拿下NBA直播权这事儿。作为国内体育迷的"老伙计",央视这次带着超清画质、免费观赛和名嘴解说三张王牌回归,硬生生在腾讯体育的付费直播围城里撕开个口子。咱们今天就来唠唠,这个传统电视平台怎么在流媒体时代玩出新花样。
掐指一算,央视转播NBA都三十多年了。从1987年第一次录播全明星赛开始,孙正平老师那句"观众朋友们早上好"成了多少人的青春闹铃。记得2002年姚明登陆NBA那会儿,家家户户端着早饭守着早间直播的场景,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沸腾。
不过呢,这些年互联网平台的崛起确实让央视有点"掉队"。腾讯体育2015年拿下独家转播权后,年轻球迷都转战移动端了。但这次央视杀了个回马枪——4K超高清直播、无广告插播、还有于嘉杨健这些解说界的老炮儿坐镇,这配置搁电视圈绝对算顶配了。
现在看场NBA,腾讯体育会员一个月30块,想看单场还得再掏6块。央视这波免费操作,简直像往滚油锅里泼凉水——炸锅了!特别是学生党和中老年球迷,手机玩不溜的,这下又能准时守着电视看比赛了。
但要说完全替代也不现实,毕竟移动端有弹幕互动、多视角这些新玩法。不过央视这次聪明得很,在央视频APP同步直播,还能看精彩回放。要我说这就是"两条腿走路",既照顾传统观众,又拉拢年轻群体。
提起央视解说,那真是有说头。于嘉的激情解说能让你起鸡皮疙瘩,杨健的数据分析比球队助教还专业。最绝的是张卫平指导,那句"这球打得不合理啊"都成网络热梗了。反观网络平台那些新生代解说,有时候连球员名字都叫不利索。
不过年轻观众可能更吃娱乐化那套,腾讯的卖套组合、女主播陪聊,确实带来不少流量。但真懂球的都知道,看比赛还是得听专业解说。央视这次把解说天团当王牌打,算是找准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。
现在谁还只守着电视机啊?央视这次把直播权玩出花来了:电视看主画面,手机看战术视角,平板看球星追踪。这种多屏互动模式,别说,还真把观赛体验提升了好几个档次。
特别是暂停时间,电视台切广告,手机端却能看更衣室镜头。这招"时间管理"绝了,硬是把广告时段变成增值服务。要我说啊,传统媒体玩起互联网思维,还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。
别看现在央视风光,当年丢掉独家转播权可吃了大亏。2015年腾讯5年5亿美金的报价,直接把央视挤出赛道。不过这次杀回来,据说采用了"版权分销"的新模式,和NBA官方重新谈了区域性转播权。
这里头门道可多了——央视拿下的是电视端+新媒体非独家,腾讯保留网络独家。这种"分蛋糕"的做法,既避免恶性竞争,又能扩大赛事影响力。要不说商业社会没有永远的敌人呢,这不,两家现在反倒成了"相爱相杀"的合作伙伴。
说到底,央视这波操作给体育迷吃了定心丸。想看免费高清的去电视端,想要互动体验的留在腾讯,各取所需。这年头能把观赛体验做到这份上,咱们球迷算是赶上好时候了。要我说啊,管他什么渠道,能痛痛快快看场好球就是硬道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