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0年起,央视体育频道悄然撤下NBA常规赛转播,引发球迷集体疑惑。这事儿吧,表面看是“突然断粮”,实则藏着版权争夺、政策转向和观赛习惯变革的多重博弈。咱们今儿就掰开揉碎了聊,从15亿美金天价合约到手机看球的新潮流,说透这背后的门道。
2019年腾讯砸下5年15亿美元拿下NBA中国独家数字媒体版权,直接把版权费炒到十年前的三倍。央视体育频道负责人私下吐槽:“这价格够办三届CBA全明星周末了!” 说白了,央视作为传统媒体,广告招商模式根本填不平这天价窟窿。
更绝的是腾讯玩起“版权嵌套”——把常规赛切割成免费场次和会员专享,靠着“9块9包月看库里”的套路,两年内体育会员暴涨4000万。反观央视呢?黄金时段广告30秒80万的报价,在腾讯体育App开屏广告1秒10万面前,简直像骑着自行车追高铁。
2019年莫雷事件就像根导火索,让总局意识到“过度依赖海外赛事存在风险”。你看2022年冬奥会期间,央视把85%的直播资源都砸在谷爱凌、苏翊鸣身上,NBA?连体育晨报都只给15秒集锦。
地方台的朋友跟我透露,现在体育频道考评有个潜规则:转播本土赛事加分,引进内容要扣分。去年CBA总决赛收视率2.89%,比NBA同期高出一大截,领导开会直接说:“老百姓爱看自家孩子打球,这才是文化自信!”
现在小年轻看球讲究“三随”:随时看、随便聊、随手截。腾讯体育的“上帝视角+明星解说+弹幕互动”三件套,把电视直播秒成渣。我表弟是00后,他说:“电视解说就知道念数据,我在腾讯能切英文原声,还能发‘勇士总冠军’的弹幕,这不比看电视得劲儿?”
数据显示,2023年NBA中国区收视,移动端占比81.7%,电视端只剩个零头。央视也试过搞“央视体育APP”,结果人家00后留言:“图标太土,卸载了。”
别看央视不播NBA了,人家转身就投了3个亿布局民间赛事。贵州“村BA”总决赛在央视直播那晚,收视率干到3.02%,广告商挤破头要冠名。台里老张跟我说:“接地气的比赛才有金矿,NBA那是烧钱赚吆喝。”
再说个狠的——央视现在把NBA时段的广告位打包卖给国产运动品牌,安踏、李宁抢着买单。某品牌市场总监算过账:“同样500万预算,投NBA转播只能露脸15秒,放《体坛快讯》能播半个月广告,傻子才选贵的!”
说到底,NBA从央视消失不是偶然。当商业价值撞上政策导向,当传统媒体杠不过数字浪潮,这场“分手”早就在剧本里写着。不过话说回来,哪天要是腾讯版权到期没续上,保不齐央视又会端着茶缸子杀个回马枪呢?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