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球迷发现,央视明明挂着英超直播的预告,点进去却显示"无信号"或跳转到其他赛事,评论区直接炸锅:"耍人呢?""交了版权费还不让看?"这事儿看似离谱,其实藏着国内体育赛事转播的深层博弈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唠明白,为啥央视播英超成了"薛定谔的直播"。
您可能不知道,英超在大陆的转播权早被切成"五花肉"了——爱奇艺、咪咕、央视三家分权,但各家能切的"肉片"厚度完全不同。央视虽然顶着国家级平台的金字招牌,拿到的只是部分场次转播权,说白了就是"别人吃肉我喝汤"。
更绝的是,英超联盟搞了个"独家场次"玩法。举个例子:曼联对利物浦这种焦点战,可能被咪咕以天价买断独家,这时候央视就算拿着转播合同,也只能干瞪眼。上周阿森纳踢曼城那场,就有观众在央视体育频道刷屏:"画面呢?我路由器都重启三回了!"
不知道您注意没,现在很多比赛手机端能看,电视端就黑屏。这可不是技术故障,而是版权方刻意区隔播放渠道。毕竟咪咕、爱奇艺这些互联网平台,更希望用户装它们的APP。
举个真实案例:某轮英超早场赛事,央视电视直播正常,但央视频APP里同一个比赛却显示"无权限"。倒过来也有——有些场次APP能看,电视端却消失。这种"打地鼠"式的播放策略,说白了就是逼着观众在不同平台间来回切换。
现在看球越来越像进超市——不办会员连门都进不去。英超全年转播权打包价超过7亿美元,平摊下来每场成本都得几十万。央视虽然不用单独买会员,但广告收入根本填不平版权费这个大坑。
有内部人士透露,央视现在播英超更像是"战略性赔本赚吆喝"。碰到付费场次,要么临时改播法甲凑数,要么切到体育新闻装傻。上个月热刺比赛突然变田径锦标赛,气得球迷在弹幕狂刷:"田径队穿球衣踢足球?新赛季改规则了?"
说到底,这场"能播不能看"的闹剧,折射出国内体育转播市场的畸形现状。平台烧钱抢版权、用户被迫当"海王"、央视夹在中间两头受气。或许真得像某解说员吐槽的:"以后看球得准备三个手机,装五个APP,再备个电视投屏——这哪是看球,整个一特工接头!"
不过话说回来,球迷也别太灰心。随着新赛季英超版权重新谈判,说不定明年咱们就能在央视痛痛快快看全场次了。毕竟,谁不想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,喝着啤酒看完整场红蓝大战呢?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