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央视暂停NBA赛事转播的消息,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开了体育圈。这事儿看似突然,实则早有伏笔——从莫雷事件到中美关系波动,NBA在中国的商业化路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咱今天就来唠唠这背后的门道。
时间拨回2019年10月,时任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发表涉港不当言论,就像往油锅里泼了瓢冷水。当时央视就曾紧急叫停季前赛转播,NBA总裁肖华"两头不讨好"的回应,更是让中国球迷寒了心。
这次停播其实早有预兆。2023-24赛季开赛以来,细心的观众早就发现不对劲——往年黄金时段必播的圣诞大战、全明星周末,今年悄无声息就过去了。直到最近央视体育频道节目表彻底删除NBA板块,大伙儿才恍然大悟:哦豁,这回动真格了。
要说NBA在中国的商业版图,那可是实打实的金矿。巅峰时期,中国市场的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,光是腾讯体育的独家转播权就花了15亿美金。但现在呢?据统计,近三年NBA中国区广告收入已经腰斩,李宁、安踏等本土品牌开始转投CBA怀抱。
不过老美那边也没闲着。肖华最近接受《华尔街日报》采访时还在打太极:"我们始终重视中国市场..."这话听着耳熟吧?要我说啊,这就是典型的商业话术——既想维护美国本土的价值观,又舍不得中国的真金白银。
体育无国界这话听着漂亮,但真遇上敏感问题,文化差异就像横在中间的高墙。举个栗子,NBA球员在赛前奏国歌时单膝下跪抗议种族歧视,这在美国是政治正确,但在中国观众看来,体育赛事掺和政治动作就是越界。
更关键的是,咱们自己的联赛在争气啊!CBA这几年引进林书豪、李凯尔这些华裔球星,比赛观赏性直线上升。再加上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传播,年轻球迷追本土球星的热度可不比追库里、詹姆斯差。
1️⃣ 长期停摆成定局? 从目前中美关系的大气候看,NBA想重回央视黄金档,除非出现重大转机。但话说回来,腾讯体育、咪咕视频这些新媒体平台还在转播,这事儿倒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2️⃣ 本土联赛弯道超车? CBA现在每赛季能从赞助商那儿拿到20亿人民币,虽然和NBA还有差距,但增长速度肉眼可见。要是能解决裁判争议、赛程安排这些老毛病,说不定真能改写国内篮球市场的格局。
3️⃣ 球迷习惯被迫改变? 80后老球迷可能还守着电视看直播,但Z世代早就习惯了短视频集锦+社交平台互动。就算没有电视转播,真球迷总有办法找到观赛渠道,只是这观赛体验嘛...得做好熬夜看英文解说的心理准备。
说到底,央视这招"以退为进"玩得高明。既表明了态度,又给市场留了缓冲空间。至于咱们普通观众,该看球还是看球,只是换个平台的事儿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什么时候咱们自己的联赛能硬气到让老外熬夜追直播,那才是真的牛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