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爱奇艺突然暂停英超直播服务,这事儿在体育圈炸开了锅。作为国内头部流媒体平台,它可是砸了20亿拿下英超2019-2022赛季版权的金主。但说停就停的操作,背后藏着平台运营的深层困境——版权成本飙升和用户付费率不足的双重暴击,让英超这块"香饽饽"成了烫手山芋。
英超转播权价格这几年就跟坐了火箭似的,2010年新英体育买断价才10亿,到2019年爱奇艺接手时直接翻倍到20亿。听说这次续约谈判,英超联盟开价又涨了3倍,这谁顶得住啊?
说白了,英超转播就是烧钱的游戏。你看隔壁腾讯5年15亿美刀买的NBA转播权,咪咕每年花20亿买中超,各家都在拼血条厚度。但爱奇艺去年财报显示,内容成本占总营收的75%,单季度亏损14亿,再砸英超怕是要把家底掏空。
平台算盘打得响:高价买版权→吸引球迷开会员→靠订阅费回本。但现实是,国内愿意为体育赛事付费的用户不到20%。有球迷朋友跟我吐槽:"英超38轮比赛,20队捉对厮杀,但凌晨三点的比赛谁熬得住?开会员就为看个集锦?"
数据显示,爱奇艺体育会员数长期徘徊在300万左右,相比腾讯视频1.2亿的总会员数,这点量根本填不平版权窟窿。更扎心的是,60%用户只在免费场次蹭直播,付费转化率低得可怜。
其实爱奇艺不是没想过辙,去年把部分场次分销给咪咕就是个妙招。但今年英超联盟突然变卦,要求独家转播权不得分销,直接把后路堵死。这就像打牌被人捏住王炸,平台彻底没了腾挪空间。
更绝的是,咪咕转头就和欧冠签了长约,腾讯继续深耕NBA,抖音快手还在抢短视频赛事版权。多方围剿下,爱奇艺在体育赛道的生存空间被挤得越来越窄。
这事儿也暴露了国内体育转播的老毛病:版权价格虚高和商业闭环缺失。英超在英国本土的转播费每赛季才17亿英镑,折合人民币150亿,但平摊到每个用户头上才几百块。咱们这儿呢?平台烧钱买版权,广告主不愿买单,用户不想付费,整个链条都是断的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国内体育赛事转播的广告填充率不足40%,远低于综艺影视的80%。加上解说质量参差不齐、周边开发薄弱,球迷体验始终上不去,形成恶性循环。
现在看,爱奇艺这波操作可能是个转折点。要么学B站走垂直社区+内容付费路线,把死忠球迷聚起来;要么转型做赛事运营,像苏宁当年玩中超那样搞线下活动;最狠的可能是直接放弃头部版权,专攻小众赛事,毕竟法甲、德甲的版权费可比英超便宜多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次停播也给行业提了个醒:光靠烧钱抢版权的时代过去了。如何把赛事IP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,才是流媒体平台要解的生死题。就像球迷们说的:"转播权再贵,也得有人看得起才行啊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