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NBA选秀堪称近十年最成功的"造星舞台",塔图姆、米切尔、福克斯等球员如今已成长为联盟顶梁柱。这场选秀不仅改变了多支球队的命运,更埋下了后来"巨星抱团时代"终结的伏笔。我们将从选秀当天的关键抉择、球员成长轨迹、球队战略布局三个维度,深度解析这场影响深远的篮球人才盛宴。
当凯尔特人用状元签向下交易至第三顺位时,整个联盟都屏住了呼吸——这波操作直接影响了后续5支球队的选秀策略。安吉这个老狐狸啊,表面说是"更看重塔图姆的即战力",实则暗藏玄机:既省下千万薪资空间,又精准锁定建队核心。而费城76人选中富尔茨的决定,现在看来简直像部黑色幽默剧——谁能想到这个天赋爆棚的控卫,会因为怪病几乎毁掉职业生涯?
最戏剧性的当属第13顺位,爵士用从掘金交易来的签位选中多诺万·米切尔。这个身高1.85米的后卫当时被球探贴上"运动能力有限"的标签,但看看他现在?场均30+得分的常规操作,活生生打了所有专家的脸。这告诉我们:选秀眼光比选秀顺位更重要。
这届新秀的成长速度堪称"坐火箭"。塔图姆菜鸟赛季就敢在东决抢七大战隔扣詹姆斯,米切尔更是新秀年就带队掀翻雷霆三巨头。特别要说说德阿隆·福克斯,这个当时被诟病投射能力的控卫,现在已经是联盟最快的"超跑"——本赛季三分命中率居然涨到37%,谁说年轻人不会进化?
更有趣的是落选秀的逆袭故事。猛龙队的范弗利特当年连个二轮签都没捞到,现在呢?2019年总决赛G6狂砍22分,直接帮多伦多拿下队史首冠。这届选秀教会我们:选秀夜的终点,恰恰是球员证明自己的起点。
凯尔特人和爵士无疑是最大赢家。绿军通过精妙运作同时获得塔图姆和额外选秀权,为后来的双探花时代埋下伏笔。而爵士用米切尔换来戈贝尔+5个首轮的神操作,堪称重建教科书。反观太阳队,约什·杰克逊这个4号秀现在已沦为流浪球员,证明高顺位≠即战力。
最耐人寻味的是湖人队的操作。他们用27+28顺位选中库兹马和托尼·布拉德利,后者虽然被交易,但库兹马成长为冠军拼图。这揭示一个真理:在选秀大年,首轮末段也能淘到宝贝。
五年后再看这场选秀,会发现它悄然改变了NBA的权力结构。当这些新生代球星开始接管联盟,詹姆斯、库里等老将的统治力明显松动。更关键的是,这届球员多数选择坚守母队——塔图姆在波士顿建立王朝,福克斯与国王续约,米切尔虽然转会但换回巨额筹码,这种"一人一城"的新趋势,正在终结巨星抱团的时代。
可以说,2017选秀就像颗深水炸弹,它的影响力正在持续释放。当这些年轻人陆续站上MVP竞选舞台,我们终将意识到:那个改变篮球世界的夜晚,早就在五年前埋下了伏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