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腾讯体育的NBA直播场次明显缩水,热门比赛甚至需要付费观看。这波操作直接让贴吧、虎扑炸开了锅,有人吐槽"充会员还看不了球",也有人猜测"是不是版权要到期了"。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,聊聊这场直播缩水风波到底咋回事。
先说个冷知识——腾讯2019年花15亿美元(约合108亿人民币)拿下NBA五年独家转播权,平摊下来每天光版权费就得烧掉600万!
但这两年情况有点尴尬:受疫情影响,广告主预算砍半,用户付费意愿也没达标。内部人士透露,去年腾讯体育的NBA会员收入比预期少了30%,这买卖眼看着要亏本。说白了,转播场次减少可能是平台的"止血策略"。
现在打开腾讯体育APP,想看的焦点战十有八九标着"会员专享"。更绝的是,原先298元的赛季通票,今年暗搓搓涨到348元。有网友算过账:想看全勇士队比赛,每月得多掏两顿外卖钱。
这种"温水煮青蛙"式的涨价,直接把学生党和刚工作的球迷整破防了。贴吧老哥@湖人总冠军 吐槽:"以前嫌央视广告多,现在连广告都没得看,这届球迷太难了!"
眼尖的观众可能发现了,咪咕视频今年突然发力,悄摸签下多位解说大咖。抖音那边更狠,直接搞起二创激励计划,单条赛事集锦播放量破百万就能拿5000块。
业内人士分析,这种"农村包围城市"的打法正在分流用户。腾讯现在这波操作,说不定是在憋大招——毕竟独家版权明年到期,要是被其他平台分走蛋糕,那可就真成冤大头了。
首先得夸夸腾讯的解说天团,苏群杨毅这些老炮儿确实有料。要是能把战术分析、球星专访这些独家内容做深,就算少播几场比赛,铁粉照样买账。
再说个冷门招数——线下观赛派对。上海某篮球酒吧老板透露,现在每逢湖人比赛日,88元门票+啤酒套餐能卖200多份。这路子要是铺开了,既赚门票钱又能带周边消费,不比死磕线上香?
说到底,直播场次减少这事儿,既是危机也是转机。平台要赚钱天经地义,但怎么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平衡,才是真本事。各位球迷老铁也别光顾着骂,多关注球队官微、地方体育频道,说不定能挖到免费直播源。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,你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