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打开广东体育频道看球赛的朋友,估计都发现个怪现象——熟悉的解说声突然少了七八成。有人调侃说"连裁判吹哨的回音都比解说词清楚"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。
先说个亲身经历吧。上周大湾区德比战,我特意开了电视想听"金句王"李指导的激情解说,结果等来的却是全程赛事原声+偶尔插播广告。这种操作别说观众懵圈,连现场导播间都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声。
仔细捋了捋发现,这波解说员"消失潮"背后藏着三个关键点:
跟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片主任聊过,他说现在台里新人留存率不到20%。"去年招的五个实习生,三个转行做电竞解说,两个跑去给带货直播间当气氛组。"这话说得我后背发凉,传统体育解说这行当真成了夕阳产业?
其实仔细扒拉扒拉还能发现些蛛丝马迹:
就像之前常解说CBA的老张,现在抖音账号粉丝破百万,每条视频都带"小黄车"卖运动装备。用他的话说:"传统解说要端着,新媒体能放飞自我"。这话虽然扎心,但确实是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。
不过也别急着唱衰,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
说到底,观众要的不是冰冷的赛事复读机,而是能共情的情绪价值提供者。就像去年省港杯那个暴雨夜,陈指导那句"这哪是踢球,分明是龙舟选手改行"的即兴发挥,至今还被球迷津津乐道。
所以啊,解说员们不是消失了,而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野蛮生长。说不定哪天刷短视频时,那个熟悉的声音又会带着新花样杀回来,毕竟体育精神的本质,从来都是突破与重生。
上一篇: 中国体育直播运营工作如何
下一篇: CBA总决赛广东队体育直播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