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腾讯体育的NBA直播场次明显缩水,热门比赛甚至要付费才能看全场。这事儿在虎扑、贴吧都炸开了锅,有人吐槽"连火箭打湖人都不免费播了",也有人分析背后藏着版权费、会员模式这些商业考量。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,这波操作到底动了谁的蛋糕?
先说个大背景——腾讯2019年砸下15亿美元签的5年NBA独家转播权,今年正好到期。换算成人民币,这相当于每天要烧掉822万!现在经济大环境大家都知道,广告主们捂紧钱袋子,平台也得算着账过日子。
举个具体例子,以前勇士队的比赛基本场场直播,现在除非是打流量大队,否则经常只给集锦。**说白了就是流量不够的场次,播了可能还亏本**。有内部人士透露,光是2022赛季,腾讯NBA板块的运营成本就涨了30%,但广告收入反而降了15%。
现在打开腾讯体育APP,热门比赛基本都要开"球队通"或"联盟通",最便宜的也要每月30块。很多学生党直呼"看不起",转头去找盗链直播。这事儿平台也头疼——去年光季后赛就封了2.8万个违规直播间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付费模式在北美已经跑通,为啥在国内水土不服?关键还是消费习惯差异。**国内球迷习惯了免费午餐,突然要掏钱就像广东人第一次见雪——浑身不自在**。数据显示,腾讯NBA付费会员的续费率只有42%,远低于预期的60%。
现在年轻人看球,越来越多人选择刷抖音快手的集锦。为啥?因为刷10个短视频就能看完所有精彩镜头,还不用守着两小时直播。有数据显示,18-24岁观众看完整直播的比例,三年间从68%暴跌到29%。
腾讯当然也试过反击,比如搞"百秒看懂比赛"这种短内容。但说实话,**跟抖音那些自带鬼畜特效的二创视频比,官方内容还是太正经了**。上次独行侠绝杀那球,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24小时破5亿,而腾讯官方的集锦点击量才800万。
个人觉得,平台得在免费和付费间找平衡。比如学学B站的"大会员抢先看"模式,把焦点战的前三节免费,第四节收费。或者搞点新花样,像邀请退役球星搞方言解说,这些接地气的操作或许能拉回观众。
再说长远点,元宇宙技术要是成熟了,说不定能搞虚拟现场观赛。想象下戴着VR眼镜坐在詹姆斯旁边看扣篮,这体验感绝对比现在强百倍。不过这些都得等5-10年,眼下还是得先解决"看都看不到"的问题。
说到底,NBA直播减少这事儿,既是商业现实所迫,也是行业转型阵痛。平台要赚钱,球迷想白嫖,这个矛盾还得摸索着解决。各位老铁觉得呢?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看球新姿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