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英超流量大户,阿森纳的比赛直播却在国内屡屡缺席,这事儿让枪迷们抓心挠肝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到底是版权方在"憋大招",还是平台在"搞事情"?
先说个冷知识——英超在国内的转播权可不是一家独揽。2023-2025赛季,爱奇艺和咪咕两家平台硬是把这块蛋糕切成了两半。但问题来了,**每家拿到的直播场次数量都有上限**,每周最多只能播4-5场重点赛事。
举个栗子,上个月阿森纳对维拉的比赛,明明枪手在争冠关键期,结果愣是没播。后来业内朋友透露,那天咪咕选了曼城VS利物浦的榜首大战,爱奇艺则押宝曼联的流量,你说气不气人?这种"田忌赛马"式的排播策略,真让中小球队球迷吃了哑巴亏。
别以为转播方都是足球专家,现在这帮平台玩的全是数据驱动。他们有个"赛事热度评估模型",会把球队分成三六九等。**BIG6球队天然占优**,中下游球队除非碰上强强对话,否则基本沦为背景板。
更绝的是,他们连开球时间都要算计。阿森纳这赛季有7场早场赛事(北京时间19:30开球),理论上最适合国内观众。可你猜怎么着?平台宁可重播昨天的焦点战录像,也不愿给早场赛事腾资源,就因为这时间段广告卖不出高价。
这里头水可深了。听说某些平台和俱乐部签了"优先直播协议",比如某平台重金拿下曼联的专题节目,自然要多播红魔比赛来摊薄成本。**阿森纳在国内的商业开发相对保守**,既没搞定制内容,也没签独家合作,在直播排期上可不就吃了闷亏?
还有更骚的操作——有些场次明明买了版权,平台偏要放在付费套餐里。上个月枪手打布伦特福德,想看就得开88元的"英超全季通"。这招"饥饿营销"玩得溜,但普通球迷谁舍得为单场比赛掏这个钱?
说到底,现在的体育转播早不是单纯的"为爱发电"。版权费年年看涨(今年英超套餐据说涨了40%),平台要回本只能精打细算。**咱们球迷想看场痛快球,倒成了商业链条上的最末一环**。不过也别太丧气,听说阿森纳管理层正在接触国内平台,没准下赛季就能看到专属直播频道了。在这之前,咱们还是多备几个"野路子"观赛渠道吧,懂的都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