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赛季开赛前,英超联盟公布的全球转播分成让业界炸锅——光是海外版权就卖出40.55亿英镑,比前三年暴涨35%!这波行情直接引爆中国市场的"抢权大战"。
老牌玩家新英体育手握多年积累,却遭遇腾讯体育的"钞能力"奇袭。当时腾讯刚以5年5亿美元拿下NBA独家版权,转头就为英超开出单赛季2.4亿人民币的报价。更刺激的是,苏宁旗下的PP体育突然杀出,直接包圆未来三年转播权,这波"截胡"操作惊呆吃瓜群众。
那年最骚的操作当属乐视体育搞的"买会员送硬件"。只要订阅全年英超套餐,直接白送价值699元的乐视盒子,这波"赔本赚吆喝"的操作硬生生把日活用户拉到行业前三。
不过要说最会玩的还得是咪咕视频。他们联合中国移动搞出"看球送流量"的花活,每场进球就送1GB流量包。你想想,碰上利物浦5-0血洗罗马那场,球迷手机直接收到5GB流量,这营销效果比硬广强百倍!
2018年堪称移动观赛元年。数据显示,当年通过手机看英超的比例从17%飙升至43%,地铁上看集锦、厕所里看回放成为新常态。有个段子特别真实:曼联球迷在公司厕所看德赫亚扑救集锦,结果蹲到腿麻被同事抬出来...
各平台也在这年玩出花式互动。腾讯搞的"弹幕点球预测"功能,单场最高收到200万条互动;PP体育的"方言解说"专区,四川话解说曼市德比直接火出圈。这些创新彻底改变了"电视看球必须正襟危坐"的传统模式。
看似热闹的版权大战背后,藏着不少血泪教训。乐视的激进策略导致资金链断裂,最终黯然退场;苏宁虽然拿下版权,但每年近2亿美元的投入让财报直冒冷汗。反倒是优酷通过"单场付费"模式,在阿森纳vs曼联的焦点战中,单场收入突破800万。
广告主这边也玩出新花样。海信在直播中植入的"8分钟品牌时间",把VAR回放环节做成品牌展示窗口。有球迷吐槽:"现在看个越位回放,先得看30秒海信电视广告,这波属于被迫种草了。"
回头看2018年的版权大战,其实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分水岭事件。它直接催生了后来抖音入局西甲、快手拿下CBA等连锁反应。更深远的影响是培养了用户付费习惯——你敢信?现在连小区广场舞大妈都知道"开个体育会员看回放"。
最近英超新一轮版权招标启动,业内传言抖音和B站准备下场掰手腕。要我说啊,这英超转播权的游戏,永远比场上的比赛还刺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