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比赛堪称中国男篮今年最跌宕起伏的较量,上半场落后14分眼看要崩盘,下半场却硬是靠着周琦的篮下统治力和胡明轩的冷箭三分扳平比分,最后两分钟更是上演了堪比电视剧的攻防大战。本文将带您逐帧拆解录像,看看杜锋的变阵妙招如何奏效,赵睿的关键抢断为何成为胜负手,以及裁判那个争议判罚到底该不该吹。
说实在的,当第三节胡金秋替换王哲林上场时,直播间弹幕全在刷问号——毕竟大秋前两场场均才打8分钟。但杜锋这招"田忌赛马"玩得贼溜,用胡金秋的移动速度专门针对澳大利亚的挡拆战术。
咱们看第四节9分23秒这个回合:澳大利亚后卫想借中锋掩护突破,结果胡金秋直接换防到三分线外,愣是把对方逼得走步违例!这种防守伸缩性,正是王哲林做不到的。更绝的是进攻端,大秋连续三次在牛角位给周琦做无球掩护,硬是帮大魔王腾出扣篮空间。
比赛最后1分07秒,中国男篮落后1分,澳大利亚手握球权。这时候杜锋突然摆出三后卫阵容,赵睿、徐杰、胡明轩同时在场。很多观众当时都捏把汗:这小身板能防住人高马大的澳洲球员?
结果您猜怎么着?徐杰故意漏出传球路线引诱对方横传,赵睿像猎豹般突然启动完成抢断!慢镜头显示,这个防守布置完全复制了广东队打辽宁的经典战术。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三后卫在场的4分钟里,中国队净胜8分,这波操作必须给教练组加鸡腿!
要说整场比赛最大的争议,肯定是第四节3分15秒周琦那个进攻犯规。当时大魔王背打转身,肘部确实蹭到了防守球员下巴,但慢动作显示澳洲中锋有主动前倾的嫌疑。
国际篮联规则第33条写得明白:"防守队员不能通过夸张动作制造接触"。裁判这个哨子吹得确实有点严,要知道前三节类似的对抗都没响哨。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球员也该长记性——在这种关键回合,动作还是收着点好。
反复观看录像发现几个容易被忽略的亮点:郭艾伦在暂停时拉着徐杰比划战术的手势、沈梓捷替补席上偷偷调整护膝的细节、还有杜锋在赵睿罚球前那句"投不进算我的"的口型。这些碎片拼凑起来,才能理解男篮小伙子们为何能在绝境中爆发。
特别要提的是周琦的体能分配:前两节只出手4次节省体力,第三节突然开启暴扣模式单节砍下12分。这种收放自如的比赛节奏,正是他NBA历练的成果。
虽然最后2分惜败,但这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血性。年轻球员敢打敢拼,老将关键时刻能站出来,战术执行也愈发成熟。不过问题同样明显:全场16次失误里,有9次是后卫线传球失误,破紧逼的老毛病还没根治。
距离世界杯还有半年时间,如果能把三分稳定性提上来(本场28中9确实辣眼睛),再把孙铭徽、阿不都这些伤员等回来,这支男篮绝对有实力在亚洲赛场和澳洲掰手腕。您觉着呢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