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香港最具年味的體育盛事,賀歲杯不僅是足球迷的狂歡節,更是粵語地區觀眾的「新春例牌菜」。2019年賽事首次採用全網直播模式,結合本土粵語解說與國際球星陣容,成功將傳統體育賽事玩出新花樣。本文將帶你回顧這場融合競技激情與節慶氛圍的足球派對,揭秘直播背後的技術突破與文化意義。
記得2018年賀歲杯因天氣取消時,街坊們個個拍曬大腿:「連賀歲波都冇得睇,過年仲有咩意思?」正因如此,2019年主辦方破天荒推出「電視+網絡雙平台直播」,將賽事從球場擴散至全港客廳。你估下點解要搞網播?原來統計顯示,18-35歲後生仔有七成習慣用手機睇波,傳統電視收視率年年插水。今次搵埋Now TV同YouTube合作,真係「阿媽都識得撳link睇直播」!
不過話說回頭,線上直播都要有「獨門秘技」——賽前放送球員拜年VCR,中場插入醒獅表演直播,連入波特效都改成金元寶爆破動畫。有網友笑稱:「睇波變咗玩緊足球版《動物森友會》!」
今次直播最大殺手鐧,非「三語解說頻道」莫屬。除咗常規的英語、普通話,專門開設的粵語頻道請來「鑊氣十足」的本地名嘴組合:前港腳陳偉豪搭檔「笑波天王」陳欣欣。兩位「地膽」解說員全程爆金句,見到日本球員帶波過人,陳欣欣即時改編《男兒當入樽》台詞:「而家係賀歲杯,定係湘北對山王啊?」
更貼心嘅係,製作組特登將戰術分析環節改名做「阿媽都明嘅足球經」,用茶餐廳飲品做比喻:「日本隊嘅防守好似凍檸茶,表面睇平平無奇,飲落先知夠晒醒神!」呢種「貼地」解說法,成功吸引三成非球迷觀眾打開直播,證明本土化內容真係有市場。
今屆賽事陣容堪稱「賀歲杯史上最豪華」,除咗港聯代表隊,仲有日本J聯賽勁旅、澳洲明星聯隊同荷蘭傳奇隊。重點嚟啦——荷蘭隊竟然請到「小飛俠」羅本復出!呢位35歲老將落場15分鐘就「教後生仔做人」,用招牌內切射門破網,搞到直播聊天室瞬間被「OMG」洗版。
但最觸動人心的,反而係港聯隊34歲隊長陳肇麒嘅表現。雖然對住班後生廿歲嘅外援,佢全場跑動距離竟達11公里,完場時波衫濕到「擰得出水」。有網民留言:「睇住佢跣低三次都照爬起身,先知咩叫獅子山精神。」
講到科技創新,今次直播團隊真係「玩到盡」。開場用AR技術整出巨型電子鞭炮,每個入波都會觸發「虛擬利是雨」,觀眾可以實時搶紅包。最威水係引入「多視角切換」功能,用手機睇波可以隨時切換教練席視角、門將視角,甚至飛去裁判身上嘅GoPro鏡頭。
不過都有蝦碌事——有次切去球迷鏡頭時,意外捕捉到阿伯係觀眾席食緊碗仔翅,結果#賀歲杯碗仔翅 即刻登上Twitter熱搜。工作人員苦笑:「估唔到碗仔翅先係流量擔當。」
賀歲杯搞網播唔單止為收視,仲暗藏社會效益。主辦方同社福機構合作,安排獨居長者係社區中心集體睇波,又將部分直播收益捐贈基層家庭。有學者分析:「當大家透過同個直播連結一齊歡呼嗌加油,某程度上修補咗社會撕裂。」
更重要係證明本土體育IP仍有市場價值。據統計,今次直播吸引超過50萬人次觀看,其中海外觀眾佔三成,連帶周邊商品銷售額暴漲200%。賽事總監受訪時講得精闢:「足球係世界語言,但要用返自己母語先講得傳神。」
睇返轉頭,2019賀歲杯直播成功將傳統節慶活動年輕化、科技化,證明只要肯創新,老牌賽事都可以成為流量爆款。正如網友總結:「有得睇波、有得搶紅包、仲有碗仔翅彩蛋——呢啲先係香港人嘅團年飯啊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