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这两年体育圈最让人咋舌的买卖,乐视当年砸钱买英超版权的操作绝对排得上号。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,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天价交易到底花了多少银子?更重要的是,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?这里头可藏着不少资本游戏的套路...
坊间传闻2016年乐视用15亿元人民币拿下英超2016-2019赛季独家转播权,这数字直接把当时优酷、PPTV这些平台吓出一身冷汗。但您仔细品,这钱花得真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夸张?
要知道那时候英超转播权在国内还没现在这么金贵,乐视其实是把英超、英冠、足总杯等英格兰足球赛事打了个包。更关键的是合同里藏着"分销权"这个杀手锏——相当于乐视当起了二房东,能把转播权再转卖给其他平台,这招可给后续回血埋下了伏笔。
现在回头看,乐视这波操作真不是人傻钱多。当时互联网电视刚兴起,体育内容就是拉新促活的核武器。他们盘算的是用英超这个头部IP,把用户都圈进自家的生态体系。
举个实在例子:当年乐视电视开机广告报价直接翻倍,会员套餐捆绑体育内容卖得飞起。更绝的是他们玩起了"硬件赔钱,内容赚钱"的套路——电视硬件亏本卖,就指着后续的会员费和广告费回本。
不过咱们普通观众可没捞着啥实惠。刚开始还能免费看几场,后来直接变成会员专享,想看强强对话还得再掏钱买单场券。有老球迷吐槽:"以前在电视台看直播,现在倒好,看个球得先过三道收费关卡!"
更糟心的是画质问题,当时乐视服务器经常扛不住流量高峰,关键时刻给你来段马赛克画质,气得球迷直拍大腿。这也给后来版权大战提了个醒:光有钱买版权不够,技术底子也得跟上。
乐视这波操作直接改写了行业规则,把体育版权费抬上了新高度。您看看现在的新英体育、腾讯体育,哪个不是每年几十亿地往版权池里砸钱?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平台也学精了,都开始搞联合采购分摊风险。
有意思的是,当年被乐视摆了一道的电视台现在彻底掉队了。现在年轻人谁还守着电视看球啊?都在手机、平板上边看边刷弹幕,这观赛习惯的转变,可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
这场豪赌最终成了乐视崩盘的导火索之一。版权费、技术投入、内容制作...这些开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。但话说回来,要是当时资金链没断,说不定现在的体育直播格局真要改写了。
现在的平台吸取教训,开始玩精细化运营。比如推出多路解说、球员视角这些增值服务,把付费会员分出三六九等。英超联盟也学乖了,现在都是分拆销售——把直播权、集锦权、短视频权分开卖,生怕再出现当年乐视那种"一锅端"的情况。
说到底,体育版权这场游戏,玩的就是资本+技术+运营的铁三角。乐视当年的尝试虽然折戟沉沙,但确实给行业趟了条新路。现在咱们看球虽然要多掏几个钱,不过能随时随地看高清直播,还能发弹幕吐槽,这不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么?只是这背后的代价,可都记在咱们每月的会员账单里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