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江苏体育台的“门面担当”,张莹用十年时间从青涩新人蜕变为家喻户晓的金牌主持。这位带着苏州口音的江南姑娘,如何用“接地气”的表达打破体育解说门槛?她的成长路上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突破与坚持?本文将带您走近镜头前后的真实张莹。
“小时候家里唱评弹的檀板声,和球场上的哨音居然能产生奇妙共鸣。”张莹笑着回忆道。出身苏州评弹世家的她,大学却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。这个决定曾让长辈们直摇头:“咱家三代抱着琵琶唱《珍珠塔》,你这丫头偏要对着摄像机说足球?”
但正是传统文化浸润,塑造了她独特的解说风格。在解说CBA联赛时,她会用“这记三分投得比评弹里的转腔还漂亮”作比喻,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表达,让老年观众也能会心一笑。
熟悉张莹的同事都知道她的“三件套”:贴满便签的战术手册、磨破边的赛事年鉴、随时录音的采访笔。为了准备中超联赛解说,她曾连续两周泡在训练场:
这种“笨功夫”让她在直播中能精准预判:“大家注意苏北队这个边路空当,他们最近三场失球都源于这个区域...”话音未落,对手果然从这个位置突破得分。
面对突发状况最能体现主持功力。去年省运会田径直播时,突降暴雨导致设备故障。张莹果断摘下耳麦走进观众席,撑着伞即兴采访小运动员:“刚才起跑前我看到你在搓手掌,是紧张还是手冷呀?”这段20分钟的雨中访谈,意外成为当期收视率峰值。
“体育解说不能只顾着卖弄数据”,她常跟新人分享心得:“要像剥螃蟹那样,把硬核内容拆解成观众能消化的美味。”这种理念下,《张莹说体坛》节目开创性地加入:
如今张莹的身份早已不止主持人。作为省全民健身推广大使,她策划的《客厅运动会》短视频系列,教居家老人用毛巾做拉伸操,单个视频最高播放破百万。最近更跨界参与体育纪录片配音,用她的话说:“只要能让更多人爱上运动,话筒放不放下都不重要。”
从评弹世家的闺秀到体育赛事的“声音名片”,张莹用十年光阴证明:真诚与专业才是最好的解说词。或许正如她办公桌上的座右铭——用吴侬软语诉说竞技热血,让体育精神浸润万家灯火。
上一篇: 开封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直播
下一篇: 高明体育馆篮球直播视频